文化讲座系列
落實到生活層面的系列講座。
文化讲座4:关系
引論:中國人很早便重視關係,在古時叫倫 五倫 = 五個基本關係 本論:聖經沒有「關係」一詞,但我們都知道聖經很重視關係。 兩大問題:為什麼這麼重視關係的文化,反而關係很表面,疑心很大?為什麼聖經沒有這個詞,很多人信了耶穌後,與人的關係親密了很多? 我們太重視禮:禮好像律法:律法600;禮3000,禮是外在的:外面的修飾 我們太重視倫:倫就是關係,倫是那條線:拉關係、搞關係 聖經重視對象:人的價值,不是關係的價值,有神形像:中間之中保,人間有道牆,也需要中保。律法上的規條:個人的、文化的,不再以文化判斷,乃以基督的愛相待。彼此與互相:雖無“關係”,但: 彼此(互相)饒恕、接納、聯絡、幫助、相愛 結論:反省 – 請勿利用關係來獲得利益。信耶穌後,仍會不知不覺用舊文化與人交往。一個好榜樣 – 保羅:真誠(徒20:19)無私(徒20:20)捨己(徒20:24)沒有利用、虛假(徒20:33-34)
文化講座三:中式實用主義
引論: 大中華文化圈(中、港、台、澳門、新,海外華人)是儒家文化,即實用主義文化 本論:難道西方不實用?人家不是發明了很多東西嗎? 子疾病,子路請禱。子曰:有諸? 子路對曰:有之;誄曰:禱爾于上下神祗 子曰:丘之禱久矣! 三個表達方式:. 找生活的實用主義:生財有道,功利主義 2, 輕理論的實用主義:輕視文哲, 庸俗傾向,埋沒人才 3,輕來世的實用主義:輕視永遠的生命, 輕視內心的平安,輕視道德和品格 結論: 實用主義有其好處,但不要斤斤計較是否實用。愛、永生、真理聽來都不實用, 但不理會這些,最後吃大虧。不但失去永遠的生命,連今生也沒有快樂。
文化講座二:中国人的学
引論:華人教會經常的話題:兒女教育。很多大人繼續進修,要取得什麼學位本論:為什麼會這樣? 這就是文化!文化是一個民族積累下來的集體感覺、思想與行為 今天談的,是學的文化:中國人很好學從三方面看學的文化:1.這文化的來源:孔子內容:詩書易禮樂目的:成為君子 2.這文化的發展科舉制度:學而優則仕人人讀書:雖經過文革,重視教育,基本上是好事,但壓力很大華人學者:基督教中很多;各大學、神學院都有華人教授講師 3.對教會的影響學習聖經:重視資料、解釋,報讀神學,之後便可以教導?學而不行學者牧師,成為資料轉換站口號很響,成現代法利賽人 結論:• 關於小組:不能單注重查經,要分享生活、掙扎• 關於兒女:不給他們太多壓力,選科要按恩賜羅12:6a:按我們所得的恩賜、各有不同.• 關於整體:不宣傳名校、兒女考試分數按恩賜服事羅12:7:或作執事、就當專一執事.或作教導的、就當專一教導. 重視關係與相愛
文化講座一:儒家的影響
儒家的影響 引論:影響中國人最深的是儒家,雖然道和佛也有影響。中國人的思想、感覺和行動,往往是儒家的影響。 本論:儒:讀書人。孔子很重視讀書,所以稱他的學說為儒家。儒家包括,孔子,孟子,荀子,朱熹,王陽明一直到今天的新儒家:弁宗山,李澤厚今天無論在中國大陸、台灣、香港,儒家都有一群跟從者。 作為中國人,又是基督徒,必須對儒家有三個認識:1.儒家的影響• 儒家成為一種文化:例如孝、傳宗接代、好讀書、實際、重視金錢等• 文化一定代代相傳:你不一定讀過孔子,但受其影響• 文化是最後的改變:因活在其中,不知不覺 2.儒家非真理• 儒家講境界:不重視真理,與儒家談信仰須知• 耶穌是真理: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;基督教是真理的信仰• 孔子非聖人:子曰:若聖與仁,則吾豈敢。後人把他高舉成聖人 3.儒家須讓步• 婚姻的例子:二人成一體• 靈魂的例子:儒家沒有靈魂,只有心• 保守基督徒:往往是保守中國文化 結論:文化並非絕對,教會有更新文化的責任。西方文化也不是真理。我們要建立天國文化。